21年前的今天,33岁的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王伟,驾驶81192号歼8 Ⅱ战机,拦截侵犯我南海领空的美军侦察机再也没有返航。
今天,再次呼叫81192!我们永远等你返航!
以史为鉴,真爱和平!我们不能忘记曾经为了守护共和国的领空而牺牲的英雄以及英雄的战斗机。缅怀先烈,面向未来!
2021年10月,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接收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捐赠的功勋飞机歼8 II退役飞机,在实践教学中融入航空报国精神,强调航空航天爱国奉献的继承和践行,培养同学们的家国情怀、传承奉献、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大连理工大学歼8 II退役飞机用于科研教学
歼8 Ⅱ(中国代号:J-8 Ⅱ,英文:Shenyang J-8Ⅱ,北约代号:Finback,译文:长须鲸)歼击机,是中国沈阳飞机工业公司研发的歼-8改进型高空高速战斗机。
上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出于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空军提出对歼8机进行大的改型、改进。后该型歼击机定名歼8Ⅱ。


歼8 Ⅱ飞机

歼8 Ⅱ总设计师顾诵芬
1981年5月18日,国务院国防工办任命顾诵芬为歼8 Ⅱ型飞机型号总设计师。1981年6月,歼8 Ⅱ通过了全尺寸木质样机审查,冻结了技术状态,9、10月份,全面开展了生产图纸设计;1983年3月,完成全部飞机结构图纸。

顾诵芬(前排中)与叶正大(右二)、段子俊(右三)、何文治(右四)、刘鸿志(右一)及参加歼8Ⅱ木质样机审查的军方领导在审查现场
顾诵芬(左一)与歼8Ⅱ木质样机审查会参加人员合影
顾诵芬在国内第一次以系统工程方法开展了涉及军方和国务院系统5个工业部门以及中国科学院、院校厂所等上百个单位的型号研制,使一架使用范围广、性能要求高、结构改动大的新机,仅用不到四年时间提前首飞成功,速度之快、质量之好,开新机研制史的先河。
1984年6月1日至3日,提前完成了歼8 Ⅱ型飞机01架的高、中、低速滑行;6月9日,航空工业部在沈阳召开了歼8 Ⅱ型飞机放飞评审会。空军副参谋长姚峻、航空工业部副部长何文治等出席。型号总设计师顾诵芬在会上作了歼8 Ⅱ型飞机设计工作报告。经过评审,代表们一致通过放飞。根据评审的要求,何文治、顾诵芬、管德、王昂共同签署了同意放飞的意见。

顾诵芬签署同意放飞意见(左起:王昂、管德、顾诵芬、何文治、唐乾三)

首飞前,顾诵芬(后右三)、何文治(后左三)、管德(前左二)、王昂(后左二)等与试飞员曲学仁(后中)在飞机前合影
1984年6月12日中午11时30分,歼8 Ⅱ 01架飞机在112厂机场,由试飞指挥员王昂指挥,飞行员曲学仁驾驶首飞成功。

首飞成功,顾诵芬等与试飞员合影(右起:王昂、顾诵芬、曲学仁、温俊峰、管德)


首飞成功后,领导机关、厂所有关人员在飞机前合影

1985年8月,顾诵芬(后右二)与空军检查组在阎良合影。右一为葛文墉、左一为鹿鸣东
1988年3月11日至15日,航定办在沈阳组织召开了歼8 Ⅱ型飞机设计定型技术鉴定会。鉴定组听取了歼8 Ⅱ飞机《设计工作总结》等报告,检查了有关的试验设备、生产设备。分组对全部研制工作进行了审查和评议。鉴定组意见为,歼8 Ⅱ型飞机已经具备设计定型条件,建议航定委审议并呈报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歼8 Ⅱ型飞机设计定型。


1988年3月18日下午在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文化宫召开了新机设计定型大会。刘华清、曹里怀、李景、林宗棠、谢光、石宝源、莫文祥等领导同志出席。航定委主任、空军副司令员林虎宣布:同意报请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审批。
1988年10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以(1988)军定字第21号文批复——《同意歼8 Ⅱ型飞机设计定型》。
2000年,歼8Ⅱ(即歼8B型)飞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歼8 II飞机